近來有不少朋友來找我吹水時都有問有關讀書和工作的問題
讓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吧~
大眾對於大學的期望,已超出了"學習"本身,把提高社會地位,高收入等過多的希望都加在大學畢業身上。而一旦這些目標最後不能達到,問題就開始來了。
很多時,當我們在某個位置上(例如:學生)過度投入,忽略了未來,而自己又未為將來計劃起來時,一但離開了你目前的位置(例如:畢業/失業),無盡的無助和無奈就來了…
如果讀書僅為提高自己的學識和修養,充實一下自己,又或是當作消閒活動。但是這樣做需要有一定的經濟條件,如果能純為興趣,沒有任何負擔的去學自己喜愛的東西,誰不樂意? 但現實是殘酷的,即使有學生貸款,我也強烈建議準備大額貸款去讀書的朋友三思而後行。透過繼續不停的讀書來改變命運,是你自己思考出來,還是別人告訴你的?
你每一日都有選擇的權利,但改變是需要很大的勇氣。但我可以在此跟你對賭,當你在學生時間借下數十萬貸款,你畢業後九成九會搞到一鎬泡。別以為破產後就沒有事了,我可以跟你保證,破產後你未來的人生會遇上更多的麻煩。
我並不反對上大學學習,我倒是很建議有能力的話多去"進修"一下,多爭取點機會,交多些朋友,有些人經常會被人認為好命,到處到有人幫助,但這些人背後其實是付出很多努力去爭取的。
有時當公司請人時,最重要的是求職人是否當此時一個機會。這會很大程度反映他日後的工作態度和表現。
實際情況:
1. 香港地高學歷人士太多
2. 太多學院只是商業機構
3. 經驗人脈不足
最後我讓修改一下Jim Rogers 給年輕人的建議做總結吧
1.勤奮。
“我並不覺得自己聰明,但我確實非常、非常、非常勤奮地工作。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,也很熱愛自己的工作,就有成功的可能”
2.獨立思考。
“我總是發現自己埋頭苦讀很有用處。我發現,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,既容易又有利可圖,而不是要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。我可以保證,市主流永遠是錯的。必須獨立思考,必須拋開羊群心理。每個人都必須找到自己成功的方式,這種方式不是政府所引導的,也不是任何諮詢機構所能提供的,必須自己去尋找。
3.別進商學院。
“學習歷史和哲學吧,幹什麼都比進商學院好;當服務員,去遠東旅行。”羅傑斯在哥倫比亞經濟學院教書時,總是對所有的學生說,不應該來讀經濟學院,這是浪費時間,因為算上機會成本,讀書期間要花掉大約10萬美元,這筆錢與其用來上學,還不如用來投資做生意,雖然可能賺也可能賠,但無論賺賠都比坐在教室裡兩三年,聽那些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的“資深教授”對此大放厥詞地空談要學到的東西多。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專業知識,更主要的是一種思維方法和行為能力。哲學能使人聰明,而歷史使人溫故而知新,更加明智。
4.了解你正在做的事。
“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幹什麼,否則什麼也別做。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!不打無準備之仗!”
後記1: 我近來越來越發現安安份份打份工的風險不比做點小生意低…因隨時有比人炒魷和公司出事的風險(當然大企業後者出現的可能性很低。)
後記2: 話說我幾日前為加強透明度公開了部份產品的來貨價,今天剛接到下半年的進貨報價單…來貨價又上漲了5-15% …汗….